
比特幣告別科技股,搭上黃金避險列車?解析這波脫鉤行情與你的錢包
嘿,各位對金融市場充滿好奇的朋友們!
最近市場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莫過於比特幣那波強勁的反彈,價格不僅站穩了九萬美元大關(沒錯,在2025年這個價位已經是新的常態區間了),更弔詭的是,它的走勢似乎跟過去很不一樣了。你可能習慣看到比特幣跟著美股科技股跑,特別是跟NASDAQ那批小夥伴形影不離。但最近呢?它好像跟科技股鬧脾氣了,反倒是跟黃金這位「老派」的避險大哥手牽手一起往上衝。
這是怎麼一回事?比特幣真的要從科技浪子變成「數位黃金」了嗎?這對我們這些想在市場裡賺點小錢,或是至少不要賠錢的普通投資人來說,到底有什麼影響?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來聊聊這個有點複雜,但絕對跟你荷包有關的現象。
首先,我們要先搞清楚這個「脫鉤」跟「掛鉤」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資產關聯性脫鉤」?簡單說就是「好聚不好散」
在金融市場裡,不同的資產之間常常會有一些「關聯性」,簡單來說,就是它們的價格走勢會不會同步。如果比特幣漲的時候,NASDAQ也跟著漲,跌的時候也跟著跌,那我們就說它們的「關聯性」很高,就像一對熱戀中的情侶,做什麼都在一起。
而「脫鉤」呢?意思就是它們不再同步了。比特幣漲它的,NASDAQ走自己的路,甚至一個漲一個跌,就像情侶吵架,開始各走各的路了。
過去幾年,比特幣常常被視為一種「風險資產」,意思就是當大家覺得經濟前景看好、願意冒險的時候,比特幣就會跟著科技股這類高成長資產一起漲;當經濟前景不明朗、大家開始害怕的時候,比特幣又會跟著科技股一起跌,甚至跌得更兇,因為它的波動性更高。
但最近這幾個月,這個劇本變了。我們可以從下面的簡單表格看到一個概況(這裡的數字是為了說明概念而假設的近期表現,請不要直接作為投資依據喔):
資產 | 近半年表現概況 | 與NASDAQ 100關聯性 (近期) | 與黃金關聯性 (近期) |
---|---|---|---|
比特幣 (BTC) | 強勁反彈,突破九萬美元 | 下降 (接近0 或 輕微負向) | 顯著上升 (中高至高關聯) |
黃金 | 持續上漲,創下新高 | 低 | 極高 (自己跟自己當然高) |
NASDAQ 100 指數 | 溫和上漲,但漲勢不如BTC或黃金 | 極高 | 低 |
從表格裡你可以看到,比特幣現在的關聯性指標,反而更像黃金了。這代表,驅動比特幣價格的力量,可能已經從單純的「科技熱情」或「風險偏好」,轉向了其他更宏觀、更偏向「避險」的因素。
為什麼會這樣?宏觀逆風、政策信號與老大哥的煩惱
這種資產關聯性的轉變,通常不是偶然,背後一定有複雜的原因。以我多年在外匯市場分析的經驗來看,當前驅動比特幣與黃金同步上漲、並讓比特幣暫時遠離科技股的原因,主要有幾個:
1. 宏觀不確定性升高:關稅又來了,地緣政治緊張持續
還記得2025年初,美國總統川普(假設他在2025年重回白宮)基於保護本土產業的考量,對特定關鍵礦物進口大幅提高了關稅,並且暗示可能會擴大到其他領域嗎?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的升溫,加上持續存在的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雖然中東局勢相對緩和了些,但其他區域又冒出新問題),讓整個市場又開始瀰漫著不確定的氣氛。
當大家覺得未來經濟可能有點顛簸,或是全球貿易不像以前那麼順暢時,就會傾向把錢從風險比較高的資產(像是成長股)轉移到被認為比較安全的資產,也就是所謂的「避險資產」。黃金是傳統上公認的避險資產,而如果市場開始認為比特幣也能在這種時刻保值甚至增值,它就會在這個時候展現出避險特性。
2. 美元光環減弱:信用評級下調與內部爭議
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雖然短期內難以撼動,但長期來看,挑戰者一直在出現。去年穆迪(Moody’s)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的事件,雖然沒有引發立即的金融海嘯,但像是一記警鐘,提醒市場即使是美國國債這樣被認為最安全的資產,也並非絕對沒有風險。這會降低部分投資人持有美元資產的意願。
更近期的,川普對聯準會主席鮑爾「降息太慢」的公開批評,雖然是政治喊話,但在市場看來,這等於總統在對貨幣政策指手畫腳,可能會動搖聯準會的獨立性,進而讓大家對美元的穩定性產生一絲疑慮。當美元顯得不再那麼堅不可摧時,像黃金和比特幣這樣與美元資價相對獨立的資產,吸引力就相對增加了。
簡單來說,美元走弱或對美元信心動搖,就像蹺蹺板的另一邊被壓低了,黃金和比特幣這邊就相對抬高了。
3. 特朗普效應與國家隊的想像?
一個更有趣且在2025年被熱烈討論的因素,是關於美國可能考慮建立「國家級比特幣儲備」的討論。雖然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據說特朗普政府內部有個行政命令,要求評估建立這種儲備的可行性,而報告的截止日就在眼前。
雖然最終結果很難說,但光是「美國政府可能要把比特幣放進國家金庫」這種消息,就足以讓市場產生巨大想像空間。如果連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都開始認真看待比特幣的戰略價值,那是不是代表比特幣的地位會被大幅提升?這種預期,無疑是推動比特幣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催化劑,也強化了其「數位黃金」的敘事。
此外,像Cantor Fitzgerald、Tether Holdings、SoftBank Group這些金融巨頭正在討論設立高達30億美元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來投資加密資產的新聞,也驗證了機構資金對這個領域的興趣不減,這也為市場情緒提供了支撐。

「數位黃金」的敘事:是這次不一樣,還是歷史重演?
比特幣是否能成為「數位黃金」,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支持者認為,比特幣的稀缺性(總量固定)、去中心化(不受單一政府控制)、抗審查性,都讓它具備類似黃金的特質,可以在傳統金融體系失靈或不被信任時,成為價值儲存的手段。
反對者則認為,比特幣的波動性太高,不像黃金那樣有數千年的歷史積澱和廣泛的工業用途,還面臨監管風險,不足以被稱為真正的避險資產。
那麼這次比特幣跟黃金同步上漲,是否代表「數位黃金」的敘事真的站穩腳跟了呢?
以我的實戰經驗來看,比特幣跟黃金的關聯性本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在不同的市場階段、不同的宏觀背景下,表現出強弱不一的相關性。有時候它們形影不離,有時候又各走各的路。
這次的重新「掛鉤」,可能更多是當前特定宏觀環境下的產物:全球不確定性升高、對美元信心動搖,加上美國潛在政策利好的想像空間,這些因素恰好同時對黃金和比特幣構成了利多。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是經歷風霜、備受信賴的老牌避險工具,另一個是年輕、有潛力、在特定背景下被賦予避險期待的新興資產,在相同的外部壓力下,它們暫時步調一致了。

光看新聞不夠,市場數據透露的多空訊號
身為一個量化交易者,我更習慣從數據和市場結構來觀察。除了新聞消息,我們還能從哪裡找到更多線索呢?
看看比特幣的衍生品市場吧!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比特幣期貨市場,最近的期貨價格相較於現貨價格出現了更高的基差(Basis),這代表想在期貨市場買進、做多的人比賣出的人多,是多頭力量正在恢復的一個跡象。未平倉合約(Open Interest)雖然溫和增加,但沒有過度膨脹,顯示漲勢相對穩健。
而美國上市的比特幣ETF也出現了顯著的單日資金流入,這代表有更多機構或傳統投資人正在透過合規的管道進場,是實打實的買盤。
不過,市場並非鐵板一塊,謹慎的訊號也存在。如果你去看離岸永續合約市場的資金費率(Funding Rate),會發現它竟然持續處於負值!正常情況下,多頭佔優勢時資金費率應該是正的,負資金費率可能代表雖然現貨和期貨有人買,但在這個槓桿更高的市場,要不是還有不少人在放空(押注會跌),就是多頭不夠強勢到把費率推正。這表示市場整體情緒可能沒有新聞報導的那麼樂觀,或是存在著大量的對沖和避險部位。
另外,看看比特幣選擇權市場,在大概七萬美元那個價位附近,還有不少買入看跌選擇權(Put Options)的未平倉合約,這也顯示市場對下跌風險依然抱有防備,甚至有人在積極佈局下跌的對沖。
綜合來看,市場內部訊號有點複雜:一邊是期貨和ETF顯示大資金進場,多頭正在努力;另一邊是永續合約和選擇權顯示,市場整體還是有著謹慎甚至偏空的暗流在湧動。這告訴我們,雖然比特幣漲勢喜人,但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這跟你有什麼關係?投資策略該怎麼調整?
好,講了這麼多宏觀和數據,你可能會想,這對我一個普通投資人有什麼意義?意義可大了!
如果你之前是把比特幣當成一種高風險、高報酬的科技新創股來投資,現在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它的定位了。如果比特幣真的開始展現避險資產的特質,那麼在你的投資組合中,它扮演的角色可能會有所不同。
這不代表你就要all-in比特幣,把它當成唯一的避風港。我的經驗是,任何資產的「屬性」都是會隨著時間和環境變化的。比特幣跟黃金的關聯性可能加強,也可能隨時再次減弱,就像前面提到的,它是有週期性的。而且,比特幣本身的波動性依然非常高,遠高於黃金,它仍然是一種高風險資產。

我的建議與思考方向
以我在量化交易領域十幾年的經驗來看,這種由宏觀事件和政策預期驅動的行情,往往充滿機會但也伴隨巨大風險。我的建議是:
1. 保持學習與觀察: 不要只看價格,試著理解價格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什麼。宏觀經濟數據(比如2025年的PMI指數變化)、各國央行政策、地緣政治新聞、甚至像特朗普政府對加密貨幣的態度,這些都會影響比特幣的走向。
2. 重新審視你的投資組合: 如果你對比特幣感興趣,想想你把它放在投資組合裡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追求高成長像科技股?還是看中它潛在的避險功能?根據它的最新表現來調整你的預期。
3. 分散風險: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無論是哪種資產,都有其風險。特別是在這種資產關聯性正在變動的時期,分散投資更加重要。
4. 風險管理永遠是王道: 設定好你的止損點,不要讓單筆投資影響你的生活。特別是新手,可以先用小資金嘗試,或者使用模擬倉進行練習,直到你真正理解市場的運作方式。一個好的交易商能提供穩定的平台和良好的執行速度,例如我在進行交易時,就對Moneta Markets 億匯的交易環境感到滿意,這能確保我的交易策略可以順利執行,這在波動大的市場中尤為重要。
5. 關注市場內部訊號: 除了價格,學著看一些鏈上數據、衍生品數據(雖然資金費率有點複雜,但理解它能幫助你判斷市場的真實情緒),它們能提供更全面的視角。
潛在的機會與挑戰
這波行情可能帶來的機會是,如果「數位黃金」的敘事被越來越多投資人接受,比特幣的市場地位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吸引更多主流資金進入,這會對其長期發展有利。對於投資人來說,如果能理解並提前佈局這種潛在的屬性轉變,或許能發現新的投資機會。
然而,挑戰也非常明顯。比特幣的高波動性、全球監管的不確定性、以及宏觀環境的快速變化,都可能讓行情迅速反轉。比特幣與黃金的關聯性也可能因為新的宏觀事件或政策變化而再次消失。市場參與者必須時刻保持警惕。
Quick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FAQ)
這裡整理幾個大家可能會問的問題,簡單回答一下:
什麼是比特幣與黃金脫鉤/掛鉤?
「脫鉤」是指比特幣的價格走勢不再與黃金高度同步;「掛鉤」或「關聯性上升」則是指它們的價格走勢變得比較一致。過去比特幣與科技股關聯較高,近期則轉為與黃金關聯性上升。
為什麼比特幣近期開始像黃金一樣上漲?
主要原因包括全球宏觀不確定性升高(如貿易緊張、地緣政治風險)、對美元相對穩定性的疑慮,以及市場對美國可能建立國家比特幣儲備的預期。這些因素同時提升了黃金和比特幣作為避險資產的吸引力。
這代表比特幣已經是真正的避險資產了嗎?
比特幣的避險特性仍在驗證階段。雖然它在特定宏觀背景下表現出與黃金類似的走勢,但其高波動性、較短的歷史以及監管風險都與傳統避險資產有很大差異。當前的關聯性可能是週期性的,而非永久性的屬性改變。
我該如何根據這個現象調整我的投資策略?
建議您重新評估比特幣在您投資組合中的定位(是成長型還是潛在的避險型)。同時,務必分散風險,不要過度集中,並始終將風險管理放在首位,設定止損。持續關注宏觀經濟、政策動態和市場數據也非常重要。
結語
比特幣與傳統資產關聯性的變化,是金融市場不斷演進的一個縮影。當前的「脫鉤科技股、掛鉤黃金」現象,是多重宏觀因素、政策預期和市場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它提醒我們,沒有任何資產的屬性是永遠不變的。
對於我們投資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去爭論比特幣到底是不是「數位黃金」,而是去理解是什麼力量正在影響它的價格,以及這種變化對我們的投資決策意味著什麼。保持開放的心態,持續學習,並且永遠把風險管理放在第一位,這才是在這個充滿變化的市場中生存與發展的王道。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助你對這個熱門話題有更清晰的認識。市場永遠充滿未知,讓我們一起保持警惕,理性面對!
- 金價美元這對冤家,2025怎麼看?影響你的投資大解析 - 2025 年 5 月 23 日
- 台幣港幣走勢風起雲湧:升值與保衛戰 - 2025 年 5 月 23 日
- 公司財報哪裡看?從免費到專業級工具一次搞懂! - 2025 年 5 月 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