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匯市的脈動:掌握外匯與各式金融商品的最佳交易時段
嘿,各位對金融市場充滿好奇的朋友們!如果你開始接觸外匯、想嘗試差價合約(CFD)交易,或是已經在市場裡打滾一陣子,但總覺得抓不太到市場的節奏,那「外匯開盤時間」這個概念絕對是你繞不開的重要一課。它不像股票市場那樣,早上九點開盤、下午一點半收盤清清楚楚,外匯市場有它自己獨特的運作模式,理解這個模式,就像拿到一張藏寶圖的關鍵拼圖一樣。
簡單來說,外匯市場的開盤時間,其實指的就是全球各大金融中心的交易時段。因為地球是圓的,當我們台灣是白天時,地球另一端可能是夜晚。這些金融中心分散在全球各地,從亞洲、歐洲到北美,它們接力進行交易,這才造就了外匯市場平日幾乎24小時都能交易的特殊現象。但別誤會,雖然號稱24小時,裡面的「含金量」可差很多,不同時段有不同的特性,適合不同類型的交易策略,也隱藏著不同的風險。
為什麼外匯市場是「平日」24小時不打烊?
有時候你會聽到外匯市場是「24小時」的,但更精確的說法是「平日」24小時。為什麼週末會休息呢?
這是因為外匯市場並不像股票有單一集中的交易所(比如台灣的證交所)。它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市場,主要參與者是全球各大銀行、金融機構、大型避險基金以及我們這樣的零售交易者。當週五紐約市場收盤後,這些市場上「資金量」最大的玩家們基本上就停止了主要的交易活動。雖然理論上點對點的交易隨時可能發生,但缺乏了這些大戶的參與,市場的流動性會變得非常低,報價也會變得不連續且缺乏參考性,所以主流的外匯交易平台在週末通常會暫停外匯貨幣對的交易,直到下週一亞洲市場開盤。
你可以想像成,平日是全球金融巨頭們輪流上場的接力賽,從亞洲跑到歐洲再跑到美洲,棒子一個接一個傳下去;週末則是選手們都下場休息了,賽道雖然還在那裡,但沒人跑也就沒啥看頭了。

不只外匯:其他熱門金融商品的交易時間
雖然核心主題是外匯,但既然說到交易時間,許多交易平台(包含我常用的一些)提供的交易工具可不只有外匯貨幣對。貴金屬、原油、各國股票指數、個別股票,甚至近年最火紅的加密貨幣,它們的交易時間都有各自的規律。了解這些差異,能幫助你更全面地規劃你的投資組合。
- 外匯貨幣對 (Forex Pairs): 平日24小時,通常從澳洲/紐西蘭週一開盤(GMT+3時區約00:02)到紐約週五收盤(GMT+3時區約23:58)。這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
- 貴金屬 (Metals – 如黃金XAUUSD, 白銀XAGUSD): 大多數情況下,貴金屬的交易時間與外匯高度重疊,也是平日24小時,但可能會在每天特定時段有短暫的結算休市。
- 股票指數 (Indices – 如美股指數US30, US500, UK100, JP225): 通常會跟隨其對應國家的股市開盤時間,並延長部分電子盤交易時段。所以它們不是24小時的,有明確的開盤和收盤時間。
- 能源 (Energy – 如原油BRENT, WTI): 交易時間也有限制,主要集中在歐美交易時段。
- 個股 (Stocks – 如AAPL, TSLA): 這就更嚴格了,完全按照股票所在交易所的交易時間來。比如美股就是美東時間早上開盤到下午收盤,台股也是。
- 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ies – 如BTCUSD, ETHUSD): 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加密貨幣市場是全年無休,每天24小時運作的。因為它的底層技術和市場結構與傳統金融不同,沒有集中的交易所需要「關門」,也沒有銀行假期這種概念。這也是為什麼加密貨幣市場的波動可能在任何一個小時發生。
理解你交易的商品「何時」開放交易,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把焦點拉回到外匯,看看一天24小時裡,有哪些關鍵時刻。
全球四大外匯交易時段:北京時間對照表
外匯市場的平日24小時,是靠著全球幾大主要的金融中心「接力」完成的。最常被提及的有:
- 悉尼市場 (Sydney Session)
- 東京市場 (Tokyo Session) / 亞洲時段
- 倫敦市場 (London Session) / 歐洲時段
- 紐約市場 (New York Session) / 美洲時段
這些時段的具體開盤和收盤時間會受到「夏令時」和「冬令時」的影響而有所變動。簡單來說,許多國家會在夏天把時鐘撥快一小時,以利用白天的時間,這會讓市場開收盤對應到我們標準時間的時鐘上就出現一小時的變化。考量到2025年的夏令時安排(通常是北半球3月到11月,南半球10月到4月),以下我們以北京時間為準,大致列出各個時段的參考時間。請注意,這只是「主要活躍時段」,實際交易可能會稍早或稍晚開始/結束。
交易時段 | 北京時間 (冬令時,約11月-3月) | 北京時間 (夏令時,約3月-11月) | 主要特點 | 活躍貨幣對 |
---|---|---|---|---|
悉尼時段 (Sydney Session) | 06:00 – 14:00 | 05:00 – 13:00 | 新的一天開始,市場流動性最低,波動較小,適合趨勢剛啟動或區間震盪策略。有時會出現測試關鍵位的行情。 | AUD相關貨幣對 (如AUDUSD)、NZD相關貨幣對 (如NZDUSD) |
東京時段 (Tokyo Session) / 亞洲時段 | 08:00 – 16:00 | 08:00 – 16:00 | 亞洲主要市場,日元交易活躍。日本央行的動向和數據影響顯著。常有「中間價」發布影響匯率。波動性仍相對較低,適合區間交易或等待突破。 | JPY相關貨幣對 (如USDJPY, EURJPY)、AUDJPY, NZDJPY |
倫敦時段 (London Session) / 歐洲時段 | 16:00 – 00:00 (+1天) | 15:00 – 23:00 | 全球交易量最大、流動性最好的時段。歐洲主要國家數據發布密集。常啟動主要趨勢或形成突破。波動性顯著增加。 | EUR相關貨幣對 (如EURUSD)、GBP相關貨幣對 (如GBPUSD)、CHF相關貨幣對 |
紐約時段 (New York Session) / 美洲時段 | 21:00 – 05:00 (+1天) | 20:00 – 04:00 (+1天) | 美元交易最活躍時段。美國重要經濟數據(如非農就業、CPI等)發布引起劇烈波動。與倫敦時段重疊的初期是全天波動最頻繁、交易最繁忙的時段。 | USD相關貨幣對 (如EURUSD, GBPUSD, USDJPY, USDCAD, CHFUSD)、所有主要貨幣對 |
(溫馨提示: 上述時間是大致範圍,不同交易商的伺服器時間可能略有差異,請以你使用的交易平台顯示的時間為準,並注意夏令時調整!)

深入剖析:各交易時段的市場特性與你的交易策略
了解了時間表,我們再來看看每個時段的「個性」。這就像知道不同時區的人有不同的作息和習慣一樣,市場也是。
- 亞洲時段 (悉尼 + 東京): 這個時段通常被認為是市場的「暖身期」。除了日本相關數據或央行發言可能引發波動外,整體波動性相對較小。很多時候,市場會在這個時段維持在前一時段末的價格區間內震盪,或是在重要阻力/支撐位附近盤整。對於喜歡抓大波動的交易者來說,這段時間可能比較無聊;但對於喜歡區間交易或希望在低波動環境下佈局的交易者,這段時間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不過,要小心「假突破」,有時候亞洲時段的突破行情到了歐洲或美洲時段會被證明是錯誤的。
- 歐洲時段 (倫敦): 當歐洲的交易員們吃完早餐、喝完咖啡進入市場,情況就開始不同了。倫敦作為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其開盤會注入巨大的交易量和流動性。許多重要的經濟數據(來自歐盟、德國、英國等)也會在這個時段發布。市場經常在這個時候突破亞洲時段形成的區間,並確立當天的主要趨勢方向。如果你是趨勢追隨者或突破型交易者,這個時段絕對值得關注。
- 美洲時段 (紐約): 紐約市場的開盤,是全天波動性的另一個高峰,特別是它與倫敦時段的重疊期(北京時間夏令時約晚上8點到11點)。這段時間是全球兩大金融中心同時活躍,交易量達到頂峰。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其發布的經濟數據(尤其是像非農就業、通膨數據、聯準會利率決議等)對全球匯市有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很多時候,一天的主要行情就發生在這個倫敦-紐約重疊時段。之後隨著倫敦市場收盤,市場波動性會有所下降,直到紐約市場接近收盤,流動性再次減弱。
回想我過去十幾年的量化交易經驗,早期在FinTech公司做策略師時,我們在設計自動化交易系統時,最優先考慮的參數之一就是「交易時段」。一個在倫敦時段表現良好的策略,可能在亞洲時段就水土不服。甚至要細分到,是倫敦開盤後的半小時,還是倫敦與紐約重疊時段的前一個小時。這也體現了不同時段背後,市場參與者的行為模式、資金流動方向以及資訊釋放節奏的巨大差異。
舉個最近的例子,進入2025年,全球對於美國聯準會降息時機的預期仍然是市場焦點。非農就業數據這種反映美國經濟狀況的指標,一旦發布,往往會在紐約時段引發美元相關貨幣對的劇烈波動。甚至像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如果出現新的異動,相關貨幣(比如受貿易影響大的澳元、加元)在美洲時段的反應也會特別敏感。這些都是在特定時段發生的、與當地經濟或政策強相關的事件,進一步塑造了該時段的波動特性。
掌握時間,就是掌握風險與機會
既然不同時段特性這麼不同,那對我們交易者有什麼實際影響呢?
機會面:
- 提高勝率: 選擇與你的交易策略相符的時段。如果你喜歡追逐大行情,那就專注於倫敦或倫敦-紐約重疊時段;如果你偏好相對穩定的區間交易,亞洲時段或許更適合你。
- 更有效率: 你不需要24小時盯盤。了解哪個時段最可能出現機會,可以讓你更有效地安排交易時間,避免在市場「睡覺」時浪費精力。
- 抓住特定貨幣對的行情: 知道日元主要在東京時段活躍,歐元/英鎊主要在倫敦時段活躍,美元主要在紐約時段活躍,可以幫助你更有針對性地選擇交易品種。
風險面:
- 低流動性風險: 在市場參與者較少、流動性極低的時段(比如週一剛開盤的悉尼早晨,或週五紐約收盤前),點差可能會顯著擴大,這增加了交易成本,也可能導致你的停損單被異常價格觸發。
- 新聞事件風險: 重要經濟數據和新聞事件的發布往往會引發瞬間的、劇烈的波動。如果你在這些事件發布前沒有做好風險管理(例如沒有設置停損,或持倉過重),很可能遭遇巨大虧損。而這些事件大多發生在歐美時段。
- 週末跳空風險 (Weekend Gap): 市場週五收盤後,週末仍然可能發生影響市場的重大事件(新聞、政治變動等)。這些事件的影響會在週一市場重新開盤時一次性反映出來,導致開盤價與上週五收盤價之間出現一個「跳空」(價格直接跳過某個區間)。如果你週末持有倉位,一旦市場跳空方向與你的倉位相反,可能會造成遠超預期的虧損,甚至觸發強制平倉。這是我自己早期親身經歷過的痛,一個週末的國際新聞,週一開盤我的持倉就直接跳空虧損,讓我深刻體會到週末持倉的風險!

我的實戰建議:如何利用好「時間」這個要素
基於我長年的交易和系統開發經驗,這裡給你幾個關於交易時間的實戰建議:
- 找出你的「黃金時段」: 結合你的生活作息、精力最充沛的時間以及你喜歡的交易風格,找出最適合你交易的時段。你不必每個時段都參與。例如,如果你是上班族,可能只能利用下班後的歐美時段,那就專注研究這段時間的行情特性。
- 利用財經日曆: 這是掌握市場動向的必備工具。財經日曆會標示重要經濟數據的發布時間(精確到分鐘),你可以提前知道哪些時段可能會出現劇烈波動,從而選擇避開風險或抓住機會。
- 不要忽視亞洲時段的佈局意義: 雖然波動小,但有時候亞洲時段會奠定當天技術形態的基礎(比如形成一個關鍵的支撐或阻力),歐美時段的行情可能是對這些基礎的突破或回踩。
- 警惕倫敦-紐約重疊時段: 這段時間機會多,但也風險最高。如果市場有明確趨勢,這段時間是最好的順勢交易時機;如果市場缺乏方向,這段時間也最容易出現來回掃盤(Whipsaw)的情況。請務必做好嚴格的風險控制。
- 避開低流動性時段: 除了週末,每天各時段轉換時(例如東京收盤、倫敦開盤前夕)以及紐約時段尾聲,流動性會下降,點差可能擴大。非必要情況下,避免在這些時段開立新倉。
- 週末不持倉,除非你明確知道風險並有策略: 這是給初學者的重要忠告。週末跳空是真實存在的風險,它無法預測,一旦發生可能導致嚴重虧損。等你經驗和策略成熟後,再考慮週末持倉的可能性。
總之,交易時間並非單純的時間點,它背後代表著全球市場參與者的行為模式、資金流動以及資訊釋放的節奏。理解這些,能幫助你更清晰地看待市場波動,做出更明智的交易決策。
常見問題集 (FAQ)
A1:外匯市場的「開盤」通常是指每週一早上,從大洋洲的悉尼市場開始活躍算起。以台灣常見的GMT+3時區為例,大約是台灣時間週一的凌晨00:02。而「收盤」則是每週五晚上,紐約市場結束交易時,大約是台灣時間週六的凌晨00:58或04:58(視夏令時/冬令時而定)。所以在台灣,外匯市場基本上是從週一凌晨到週六凌晨,平日24小時都可以交易。
A2:夏令時是部分國家為了節省能源而調整時鐘的做法,在夏天將時間撥快一小時。這會影響到全球主要交易中心(特別是歐洲和北美)的本地時間對應到我們台灣標準時間時,開盤和收盤的時間會普遍往前提早一小時。例如,如果紐約市場冬令時是台灣時間晚上9點開盤,夏令時就可能是晚上8點開盤。交易者需要留意這種變化,以免錯過關鍵時段。
A3:通常來說,紐約時段與倫敦時段的重疊期間(以台灣時間為準,大約是夏令時的晚上8點到11點,冬令時的晚上9點到凌晨0點)是全天波動最大、交易最頻繁的時段。這時兩大金融中心同時運作,交易量巨大,且美國的許多重要經濟數據也在這個時段發布,容易引發劇烈行情。
A4:主流的外匯交易平台在週末通常會休市,無法交易外匯貨幣對。雖然有些加密貨幣或其他特定市場週末仍開放,但傳統外匯是休息的。週末持倉的主要風險是「跳空」(Gap)。如果在週末發生了重大的政治、經濟事件,週一開盤時市場價格可能會直接跳到一個遠離上週五收盤價的位置,這可能導致你的倉位產生遠超預期的利潤或虧損。
A5:這取決於你的個人情況和交易策略。如果你偏好高波動、快節奏的交易,歐美時段(特別是重疊時段)可能適合你。如果你喜歡更穩定的區間震盪或低波動環境,亞洲時段或許是個選項。更重要的是找到一個你精力充沛、能專注分析的時間,並確保該時段的市場特性與你的交易策略相符。例如,如果你是上班族,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交易,那就專注研究歐美時段的行情。
結語:時間是你的朋友,也可能是你的敵人
理解外匯市場的開盤與收盤時間,以及一天中不同時段的市場特性,是建立穩健交易習慣的基石。它不僅僅是知道幾點到幾點可以交易,更關乎你在什麼時候最有可能找到符合你策略的機會,以及在什麼時候風險最高需要特別警惕。
就像我在設計量化模型時會根據時段加入不同的過濾條件或風險參數一樣,手動交易者也應該將「時間」這個維度納入你的決策體系中。結合財經日曆、技術分析以及你對市場的理解,選擇最適合你的「戰場」和「作戰時間」。
外匯市場是一個全球性的、充滿活力的市場,平日24小時的運作給了我們極大的靈活性,但也要求我們對其獨特的運行規律有所了解。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撥開迷霧,更清晰地看到匯市的脈動,為你的交易之路打下更堅實的基礎。祝你在匯市中交易順利!
- 美股結算大提速:T+1 新制上路,對你錢包有何影響? - 2025 年 6 月 15 日
- G7會議前煙硝味:美日關稅大刀如何牽動美元日圓? - 2025 年 6 月 15 日
- 日圓投資為何重要?2025年匯率波動背後的大魔王 - 2025 年 6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