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嚇!人民幣匯率怎麼了?從貿易戰到美元強勢,一篇看懂背後真相
最近打開財經新聞,是不是常常看到「人民幣匯率創新低」、「人民幣承壓」這類標題?如果你是做進出口生意、手上有人民幣資產,或者只是單純關心全球經濟,肯定會有點緊張。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確實經歷了一段不小的震盪。我的觀察是,這背後的因素非常複雜,不是單一事件造成,而是好幾股力量交織在一起。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聊聊,為什麼人民幣突然「跌跌不休」,這對我們普通人、對市場又意味著什麼?
說到人民幣貶值,很多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美中貿易戰。沒錯,這絕對是個重要的引爆點。但就像我常說的,金融市場的波動很少是單因論。這次人民幣匯率的壓力,其實還疊加了其他好幾個關鍵因素。我們可以一層一層剝開來看。
人民幣為什麼突然「跌跌不休」?關稅、美元與政策多重夾擊
要理解人民幣匯率最近的表現,得先從幾個核心原因說起:
美國關稅:引爆點與直接壓力
美國對中國部分商品加徵高額關稅,這無疑是給人民幣匯率壓力的最直接原因。白話來說,加關稅讓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變得更貴,理論上會降低美國消費者和企業購買中國貨的意願,這就會影響中國的出口。出口少了,賺回來的美元就少了,在供需法則下,美元相對人民幣就變強了,人民幣自然面臨貶值壓力。就像Jefferies的分析師說的,這種關稅帶來的經濟痛苦,北京當局是很難完全承受的。
從金融市場的反應來看,每當貿易戰升級、關稅消息一出來,人民幣匯率就會立刻做出反應,而且是往貶值的方向走。這說明市場參與者把關稅視為影響中國經濟和人民幣匯率的頭號風險因素之一。
北京的策略轉向?鬆綁匯率管控的訊號
另一個讓我特別關注的點是,根據資料顯示,北京當局似乎正在鬆綁對人民幣匯價過去那種「嚴格管控」的態度。過去,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每天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是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的交易價浮動範圍中點)通常會被控制在一個相對窄的區間,給市場一種「官方定價」的感覺。但最近,中間價也開始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波動,設定的點位也創下了階段性新低。
在我看來,人民銀行設定中間價的動作,其實是市場觀察官方匯率政策意圖的重要窗口。中間價的下移,被很多分析師解讀為官方增加了匯率的靈活性,甚至可能暗示著一種「有管理的貶值」。這或許是中國為了應對外部關稅壓力,給予匯率一定的自由度,讓它發揮一點「自動調節器」的作用,來抵消部分關稅成本。高盛就指出,這可能顯示中國正在權衡各種應對策略。
強勢美元:全球貨幣的共同挑戰
除了美中關係,全球宏觀經濟環境也是影響人民幣匯率的關鍵。其中,美元的持續走強是近期人民幣貶值的重要外部推手。大家可能好奇,美元為什麼這麼強?主要是因為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未來貨幣政策的預期發生了變化。
前一陣子,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會很快大幅降息。一旦降息,美元的吸引力就會相對下降。但最近,聯準會官員的發言比較謹慎,比如聯準會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就表示,未來降息需要「更謹慎」。這種謹慎態度,加上美國經濟數據相對穩健,讓市場大幅降息的預期落空,反而支撐了美元的強勢。美元指數(衡量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的強弱指標)也因此保持在較高水平。
強勢美元不僅影響人民幣,對全球其他非美元貨幣也造成壓力。民生證券的分析提到,雖然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但兌一籃子非美元貨幣其實還在升值。這側面說明,美元本身的強勁是導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主要外部原因之一,而不是人民幣自身出了特別大的問題(相對於其他貨幣而言)。歐元、印度盧比等貨幣也都在強勢美元面前顯得比較弱勢。
人民幣跌到哪了?數字會說話
光說貶值可能沒感覺,用具體的數字來呈現,情況就很清楚了。在美國關稅生效後,人民幣匯率確實出現了顯著的變動。
最引人注目的是離岸人民幣(CNH)。離岸人民幣主要是在中國境外交易的人民幣,受官方管控相對較少,更能反映市場情緒。根據資料,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跌至歷史最低水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關口和市場訊號。
而在岸人民幣(CNY),也就是在中國境內交易的人民幣,雖然受到人民銀行更嚴格的管理,但也創下了多年來的新低。人民銀行設定的人民幣中間價也如我前面提到的,創下了階段性新低,顯示官方正在允許更大的波動範圍。
我們可以簡單看一下不同人民幣匯價的近期狀態(請注意,匯率是實時變動的,這裡提供的是基於資料的趨勢概念):
指標 | 近期趨勢 | 市場解讀 | 歷史/階段性意義 |
---|---|---|---|
離岸人民幣 (CNH) 兌美元 | 顯著貶值 | 受外部衝擊影響大,反映市場情緒 | 跌至歷史最低水平 |
在岸人民幣 (CNY) 兌美元 | 顯著貶值 | 受官方管理但仍承壓 | 跌至多年來新低 |
人民幣中間價 | 設定點位走弱 | 官方允許匯率有更大靈活性 | 創下階段性新低 |
這張表格很清楚地告訴我們,無論是境內還是境外的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的價格確實都出現了向下調整,而且這種調整是比較顯著的。
國際大行怎麼看?分析師的「人民幣跌」預測
面對這樣的局面,全球頂尖的金融機構和分析師們怎麼看?他們普遍對人民幣的短期走勢持比較謹慎甚至偏空的態度。
高盛:不只看貶,還猜中國的壓箱寶?
我特別留意到高盛的分析,他們不僅預期人民幣將進一步貶值,甚至提出了中國可能採取的應對措施。高盛認為,由於美國關稅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帶來下行風險,中國可能會讓人民幣匯率加快貶值,以緩衝部分衝擊。更有意思的是,高盛還猜測,為了捍衛匯率或應對關稅帶來的資金壓力,中國可能考慮出售部分持有的美元資產。這是一個頗具戲劇性的觀點,如果真的發生,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出售美元資產等於是在美元資產供應增加,理論上會對美元構成壓力,同時也能給中國帶來更多可以動用的外匯資金。
其他機構的看法
除了高盛,其他機構也普遍看空。例如,富國銀行就預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會跌至特定價位(雖然具體數字隨時在變,但趨勢是看貶)。Jefferies的觀點則比較直接,認為美國的高關稅會讓中國「無法承受經濟痛苦」,暗示中國必須做出反應,而匯率彈性化可能是選項之一。馬來亞銀行、澳新銀行等機構的分析也指出,美元的強勢和市場對聯準會降息預期落空是人民幣近期貶值的主因,並預期短期內這種壓力還會持續。
這些分析師的預測,雖然不是絕對準確,但它們反映了市場的主流情緒和對未來走勢的判斷,對於我們理解當前局面很有參考價值。
中國官方怎麼說?「反制」與「穩定」的兩手策略
面對美國的關稅和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中國官方的反應是什麼?從公開資訊來看,他們採取的是一種「反制」與「穩定」並行的兩手策略。
商務部的強硬回應
在貿易戰層面,中國商務部已經多次表態,對美國的關稅將採取反制措施,而且語氣比較強硬,比如用了「奉陪到底」這樣的詞語。這表明中國不打算在壓力下立即妥協,而會採取對等或非對等的方式來回應。這種強硬態度雖然在政治上是一種姿態,但在經濟上可能意味著貿易摩擦會持續下去,這對匯率來說並不是個好消息。
人民銀行的定調:市場、政策空間與風險中性
在匯率層面,人民銀行的表態就比較細膩了。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公開場合強調,影響匯率的因素非常多樣,包括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市場預期,甚至是地緣政治等等。他重申,市場在匯率形成中應該發揮決定性作用,這似乎是在呼應前面提到的「增加匯率靈活性」的政策思路。
同時,他也強調,中國有充足的政策空間來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特別是從中長期來看。這是在向市場喊話,表明官方有能力和工具來管理匯率風險,不會任由其無序貶值。此外,他還特別鼓勵市場參與者樹立「風險中性」理念,也就是說,不要去賭匯率單邊升值或貶值,而是要通過各種金融工具來管理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避免單邊投機。
我的理解是,官方的意思是:我們可以讓匯率更彈性一些來應對衝擊,但這不代表我們會放棄管理。如果你想利用匯率波動來投機,風險自負,最好還是做好風險管理。
人民幣貶值是把雙面刃?經濟影響分析
人民幣貶值對中國經濟來說,是一把雙面刃。
從好的方面看,適度的貶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國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關稅讓中國商品在美國變貴,但如果人民幣貶值,等於是用更便宜的人民幣換美元,從美元計價的角度看,中國商品的價格相對就會下降一些,這有助於提升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尤其是在面對高關稅時。一些分析師認為,這可能是中國應對貿易戰的「武器」之一。
但貶值也有不少壞處。首先,它會增加中國進口商品的成本,因為需要花更多的人民幣去買外國貨,這可能會導致國內物價上漲(輸入性通膨)。其次,對於那些有大量美元債務的企業來說,人民幣貶值會增加他們的償債壓力。最後,過度的貶值可能會引發資本外流的擔憂,資金如果大量流出中國,會對國內金融穩定造成衝擊。
所以,官方說的「有管理的貶值」是很關鍵的,意思是在利用貶值的好處時,也要控制風險,避免失控。
未來的人民幣匯率怎麼走?短期壓力與中長期基礎
綜合前面提到的各種因素,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人民幣匯率可能還是會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
短期來看,美中貿易戰的進展、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動向以及美元的走勢,都會是影響人民幣的關鍵因素。如果貿易緊張局勢持續甚至升級,或者美元因為聯準會繼續保持鷹派而持續走強,人民幣兌美元可能還會有波動甚至向下的空間。分析師普遍預期,人民幣短期內可能仍會在當前水平附近波動,甚至繼續測試更低的價位。
但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官方多次重申有政策空間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這不是空穴來風,中國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也有豐富的匯率管理工具,比如調整中間價、動用外匯儲備干預市場、調整跨境資本流動政策等。此外,中國經濟自身的韌性(雖然面臨挑戰,但體量巨大)以及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也是支撐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的基礎。人民銀行行長強調的「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和「維持基本穩定」並不矛盾,可以在增加彈性的同時,在必要時進行引導,防止出現失序的貶值。
所以,我的判斷是:短期看波動和壓力,中長期看官方的政策定力和經濟基本面能否提供支撐。
身為市場參與者,我該注意什麼?風險管理建議
看了這麼多分析,你可能會問:「那我該怎麼辦?」特別是如果你有跨境交易的需求,或者對外匯市場感興趣。
我的建議是,首先要樹立官方提到的「風險中性」理念。意思是不要總想著去猜匯率是漲是跌,然後重倉去賭一把。匯率受太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影響,單邊投機的風險非常高。更好的辦法是,如果你有必須進行的跨境收付款,或者持有外幣資產/負債,應該考慮利用金融工具來對沖匯率波動的風險。
這時候,一個可靠的外匯交易平台就很重要了。例如,像Moneta Markets 億匯這樣的平台,就提供了多種貨幣對的交易服務,包括人民幣兌美元等。通過這些平台,你可以更靈活地參與外匯市場,執行你的匯率風險管理策略,比如透過遠期合約或期權等工具來鎖定未來的匯率成本或收益。即使你只是想了解匯率變動,這些平台通常也會提供實時的行情數據和分析工具,幫助你更好地掌握市場動態。當然,選擇任何平台進行交易都存在風險,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研究,了解產品特性,並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決定。
結語:複雜局面下的匯率展望
總結一下,當前的人民幣匯率正處在一個多事之秋,美中貿易戰的關稅壓力、北京當局在匯率政策上的調整、以及全球範圍內美元的強勢,共同推動了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離岸人民幣創歷史新低、在岸人民幣跌至多年低點,這些都是市場對這些壓力做出的直接反應。國際大行普遍看空短期走勢,但也承認官方有能力在需要時介入穩定市場。
未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將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它會持續受到外部衝擊(貿易摩擦、全球貨幣政策)和內部政策調控(人民銀行如何管理匯率、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共同影響。對於我們來說,理解這些背後的邏輯,關注重要的經濟數據和政策信號,並學會利用適當的工具來管理匯率風險,遠比盲目猜測漲跌來得重要。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保持資訊靈通和風險意識,永遠是 navigating 市場的最佳策略。
人民幣匯率近期貶值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主要原因包括: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帶來的貿易壓力;中國人民銀行可能正在增加匯率的靈活性,允許匯率有更大的波動空間;以及全球背景下美元持續走強,這是由於市場對聯準會大幅降息的預期落空所致。
在岸人民幣(CNY)是在中國大陸境內交易的人民幣,受中國人民銀行嚴格管理。離岸人民幣(CNH)是在中國境外交易的人民幣,受官方管控相對較少,更能反映國際市場情緒。近期,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跌至歷史最低水平,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也創下了多年來的新低。
人民幣貶值是一把雙面刃。好處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國出口商品以美元計價的價格,幫助抵消美國關稅的影響,提升出口競爭力。壞處則可能導致進口商品成本上升引發通膨、增加企業外債償還壓力,並可能引發資本外流風險。
中國官方採取「反制」與「穩定」並行的策略。商務部對美國關稅持強硬反制態度。人民銀行則強調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作用,暗示增加匯率彈性,但同時也重申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和工具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並鼓勵市場參與者樹立風險中性理念。
短期來看,受美中貿易摩擦、全球美元走勢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可能仍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但從中長期看,中國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和匯率管理工具,加上經濟基本面的支撐,官方有能力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未來走勢將取決於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
- 人民幣跌跌不休?貿易戰、強美元夾擊,一篇看懂匯率變動的真相 - 2025 年 7 月 10 日
- 「美國QT」加速抽水?銀行準備金驟降,聯準會「黃燈」警訊! - 2025 年 7 月 10 日
- 日圓飆升!揭秘聯準會、日本央行與貿易戰下的美元疲軟真相 - 2025 年 7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