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年代的壓艙石:避險資產的迷思與實戰解析(2025觀察)
嘿,各位同學!身處在這個快速變動、充滿驚奇的金融世界裡,有時候會不會覺得市場的情緒就像雲霄飛車一樣,忽上忽下,讓人心驚膽跳?從遙遠的地緣政治衝突,到各國央行的政策風向,再到企業財報的喜怒哀樂,每一個因子似乎都能攪動市場的一池春水。在這種「什麼都可能發生」的年代,「避險資產」這個詞就變得特別重要,它就像是我們投資組合裡的壓艙石,希望能幫我們在風大浪大的時候穩住陣腳。
但避險資產真的永遠「避險」嗎?它們又是怎麼運作的?面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升高,像是之前提到的特朗普關稅政策陰影重現,以及其他我認為在2025年仍會持續的結構性挑戰(例如全球供應鏈重塑、科技變革加速帶來的產業洗牌),重新認識並評估我們的避險策略絕對是必要的。讓我來跟你分享一下我對避險資產的觀察,以及從近期市場數據中學到的功課。
什麼是避險資產?為什麼它很重要?
簡單來說,避險資產就是那些在大多數風險資產(比如股票、高收益債券)普遍下跌、市場恐慌情緒蔓延時,預期能夠保持價值,甚至逆勢上漲的資產。它們跟市場先生的「好心情」(風險偏好)通常呈現負相關或低相關性。
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經濟週期有高有低,黑天鵝事件總是猝不及防。一個配置得當的投資組合,不只追求上漲時的收益,更需要在下跌時有保護機制。避險資產的主要功能就是扮演這個保護角色:
- 資本保值: 在市場崩盤時,減少整體投資組合的損失。
- 降低波動性: 平滑投資組合的整體收益曲線,讓你睡得更安穩。
- 提供流動性: 在某些避險資產上漲時,可以賣出變現,為你在低點買入便宜的風險資產提供彈藥。
想像一下,當全球經濟烏雲密布,各種不確定性(像過去的金融危機、現在的地緣政治衝突)讓投資人嚇得趕緊從股市、大宗商品等風險資產中撤離資金時,這些資金會流向哪裡?通常就是流向那些被視為「安全」的港灣——避險資產。
經典避險資產點點名:黃金、日圓,還有…?
講到避險資產,有幾個老面孔是我們不得不提的:
黃金:跨越時代的價值儲存
黃金大概是大家最直覺想到的避險資產了。從古至今,黃金就被視為財富的象徵,具有實物稀缺性,不像法定貨幣那樣會因為政府濫發而貶值。在政治或經濟動盪時期,當人們對政府信用或貨幣穩定性失去信心時,黃金往往會受到追捧。
在這次提供的資料裡,我們就看到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當中東衝突緩和的信號出現後,此前因避險需求而上漲的黃金價格應聲下跌。這再次證明了地緣政治緊張是驅動黃金短期避險需求的重要因素。
日圓:曾經的「避險貨幣之王」?
日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視為主要的避險貨幣。原因主要是日本長期維持低利率(甚至負利率),這使得日圓成為進行「套利交易」(Carry Trade)的絕佳工具——借入低利率的日圓,投資到高利率的國家。當市場風險升高時,這些套利交易會被平倉,投資人需要買回日圓還債,從而推升日圓匯率。
但從資料中,我們也看到日本央行的政策正在發生微妙變化,而且在中東局勢緩和導致風險偏好升溫時,日圓也呈現疲軟。這暗示了日圓的避險功能可能不像以前那麼強烈或穩定了,會受到自身貨幣政策和全球利差環境的影響。我個人的觀察是,在全球央行政策分化、尤其是聯準會降息預期(如資料中鮑曼、古爾斯比等官員的鴿派言論暗示)和日本央行潛在政策調整的背景下,日圓作為避險資產的角色可能會變得更加複雜。
政府公債:品質為王
高品質的政府公債,特別是美國國債(U.S. Treasuries),也被認為是重要的避險資產。原因是發行這些債券的政府被認為信用風險極低,不太可能違約。在市場恐慌時,資金會湧入這些被認為「絕對安全」的資產,推高債券價格(降低殖利率)。雖然資料中沒有直接強調債券市場,但在討論資產部署時,高評級公債絕對是避險工具箱裡的重要成員。
美元:複雜的多面體
美元的情況比較複雜。作為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和交易貨幣,美元在很多時候也能扮演避險角色,尤其是在全球資金鏈條出現問題時。但在某些情況下,比如像資料中提到的,如果聯準會官員釋放降息信號導致美元指數走弱,美元就不一定會是最佳避險選擇了。它的避險屬性會受到美國自身的經濟狀況和貨幣政策的強烈影響。
其他可能被提及的避險資產還包括瑞士法郎(瑞郎)、某些被視為避險的貨幣對(如歐元/瑞郎在特定時期)等等,但黃金和日圓是這次資料中與避險主題直接相關且有明確價格反應的例子。
在這個部分,我想分享一張圖像,希望能幫助你感受一下市場情緒的複雜性:

近期市場案例:中東衝突與避險資產的「反轉」
從這次提供的金融資料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有教育意義的案例,它挑戰了「避險資產永遠上漲」的直覺:
前面提到,中東衝突是近期牽動市場情緒的關鍵。當衝突加劇時,全球對不確定性的擔憂升高,避險需求湧現,於是我們看到了黃金、白銀、原油(原油在這裡更多是因為對供應中斷的擔憂而上漲,是風險溢價,不是典型的避險,但與地緣政治高度相關)等資產價格上漲,日圓等避險貨幣走強。
然而,資料告訴我們,當出現中東衝突緩和的跡象時(例如資料中提到川普聲稱以色列與伊朗達成協議停火的要聞,儘管這些消息需要多方驗證),市場情緒瞬間發生了變化。風險偏好迅速回升!
- 商品市場: 原油價格暴跌(資料稱大幅下跌),因為供應擔憂緩解。黃金和白銀價格也應聲下跌,因為部分因避險湧入的資金開始撤離。
- 外匯市場: 日圓失去避險支撐而走弱。澳元/日圓這個貨幣對,雖然資料顯示走勢疲軟、未能突破前期高點,並且相對強弱指數顯示混合信號,但整體是從避險驅動的日圓走強轉向風險偏好影響。美元指數走弱則更多是受到聯準會官員鴿派言論和降息預期的影響,與避險需求的關係在此不如黃金和日圓直接。
- 股票市場: 美股三大主要指數上漲,特別是特斯拉大漲等科技股表現,這是典型的風險偏好回升的表現。與此同時,歐股普遍下跌,顯示全球市場的分化,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於不同區域。
- 加密貨幣: 比特幣、以太幣等主要加密貨幣集體上漲。加密貨幣被很多人視為風險資產,它們的上漲進一步印證了市場風險情緒的改善。
這個案例非常生動地說明:避險資產的表現與其說永遠「安全」,不如說對「特定類型的風險」敏感。 當驅動其上漲的特定風險(比如這次的中東地緣政治緊張)消退時,即使整體經濟環境仍有不確定性(如特朗普關稅、澳洲儲備銀行對未來經濟增長受壓的提醒),這些避險資產也可能回吐漲幅,甚至下跌。
影響避險資產的關鍵因子(2025視野下)
理解避險資產為何有時「不避險」後,我們需要更全面地看看影響它們的關鍵因子,並稍微展望一下可能影響2025年避險需求的因素:
- 地緣政治風險: 這是最直接也最難預測的因子。從中東衝突到俄烏戰爭的持續,再到其他潛在的區域緊張,任何突發事件都可能瞬間點燃避險情緒。在2025年,除了現有的熱點,新的地緣政治風險(例如大國博弈的演變)仍是重要的觀察點。
- 全球經濟前景: 衰退擔憂、通膨壓力、主要經濟體的增長動能(資料中提到德國IFO商業景氣指數、加拿大CPI月率等重要數據都是評估經濟狀況的窗口)都會影響市場的風險胃納。如果普遍預期經濟下行,避險需求自然升高。澳洲儲備銀行對增長受壓的提醒就是一個區域性的經濟擔憂信號。
- 主要央行政策: 聯準會、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對市場流動性、利率水平和貨幣強弱有決定性影響。如前所述,聯準會的降息預期會影響美元,日本央行的政策會影響日圓的避險地位。2025年,主要央行的政策路徑分化或同步轉向都將深刻影響避險資產的吸引力。
- 通膨預期: 對抗通膨是黃金被認為具有避險功能的原因之一。如果通膨捲土重來,可能會再次提振對黃金的需求。
- 市場結構與流動性: 某些市場本身的深度和流動性也會影響資產的避險能力。此外,市場上的主要參與者(如對沖基金、大型機構)的倉位結構和策略調整,也會放大或縮小特定資產的價格波動。
- 政策目標: 像資料中提到的中國工信部等九部門設定黃金白銀產量目標(到2027年增加5%以上),這種特定國家的產業政策長期來看也可能影響特定商品的供需格局,雖然這不是短期影響避險需求的直接因素。
將避險資產納入你的投資組合
既然避險資產在不確定時期有其價值,作為一個大學生投資者,我們應該如何考慮將它們納入自己的投資組合呢?
首先,要明確的是,避險資產是為了「避險」,而不是為了追求高收益。它們的目的是在你投資組合的其他部分遭受損失時提供緩衝。所以,不要期待避險資產會像科技股一樣在牛市中翻倍。
其次,分散配置是王道。即使是避險資產,也應該考慮不同類型。你可以考慮配置一部分黃金(實物、黃金ETF或黃金礦業股票),一部分高評級的政府債券,或者觀察日圓等貨幣的機會(不過匯率波動較大且受政策影響深,需謹慎)。
要放多少比例呢?這沒有標準答案,完全取決於你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和對未來市場走向的判斷。一個常見的起點可能是將總資產的5%到15%分配給避險資產。如果你對未來特別擔憂,比例可以更高一些;如果你的投資期限很長且風險承受能力很強,比例可以低一些。
別忘了,投資者的行為也在不斷變化。資料中提到像巴菲特這樣的傳奇投資者也在調整持股組合,減持銀行股、增持啤酒股,同時蘋果仍為最大持倉。這顯示即使是資深投資者,也會根據對特定產業、公司和宏觀環境的判斷來調整風險曝險。雖然他不像我們直接買賣黃金或日圓來避險,但他通過選擇特定股票和產業,也在進行某種形式的風險管理。
這裡我準備了一個簡單的表格,比較一下幾種常見避險資產的特點:
避險資產 | 主要形式 | 典型避險情境 | 主要優點 | 主要缺點 | 近期表現(基於資料) |
---|---|---|---|---|---|
黃金 | 實物、ETF、期貨 | 地緣政治緊張、通膨失控、貨幣貶值 | 獨立於政府和央行、跨國流通、價值儲存歷史悠久 | 無收益、需要儲存成本(實物)、價格波動、近期受風險偏好影響大 | 因中東衝突緩和而下跌 |
日圓 | 現鈔、外匯交易 | 全球避險、套利交易平倉 | 流動性高(作為主要貨幣對)、歷史上證明有效 | 受日本央行政策影響大、近期避險功能減弱、匯率波動風險 | 受日本央行政策及風險偏好影響,近期走弱 |
高品質政府公債 (如美債) |
債券本身、公債ETF | 經濟衰退、市場流動性緊張、通縮擔憂 | 信用風險低(通常)、在衰退時常有資本利得 | 低利率環境下收益率低、受央行利率政策影響大、通膨可能侵蝕其價值 | 資料未直接涵蓋具體表現,但聯準會降息預期通常利好債券價格 |
美元 | 現鈔、外匯交易 | 全球美元流動性緊張、極端市場恐慌 | 全球最主要貨幣、流動性極高 | 受聯準會政策和美國經濟影響大、近期因降息預期走弱 | 受聯準會官員鴿派言論影響,美元指數走弱 |
可以看到,即使是傳統的避險資產,它們的表現也受到很多因素的牽制,並非鐵板一塊。我的建議是,將避險資產看作是投資組合的保險,而不是賺大錢的工具。定期檢視你的資產配置,並根據你對全球經濟、地緣政治和主要央行政策的判斷來適當調整。特別是關注像聯準會、日本央行這些重要機構的動態,以及特朗普關稅這類潛在的政策變動,這些都會影響到市場的風險偏好和避險需求。
這裡再安插一張圖片,希望給你帶來一點思考:

結論:在不確定中尋求確定
總之,在當前以及可預見的2025年,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仍將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從特朗普關稅的潛在影響,到持續演變的地緣政治衝突(中東),再到主要央行(聯準會、日本央行)政策的可能轉向,這些因子都可能隨時影響市場情緒和資產價格。
避險資產,如黃金和某些時期下的日圓或高品質公債,依然是我們應對這些風險的重要工具。然而,它們並非靈丹妙藥,其表現會受到具體風險類型、市場流動性以及宏觀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們從近期中東衝突緩和導致黃金、白銀、原油及日圓價格下跌的案例中學到,避險資產的價格本身也是動態變化的。
我的看法是,理解避險資產的功能,並將其作為投資組合分散風險的一部分,是比單純追逐某一類資產更穩健的策略。密切關注市場動態,特別是宏觀數據和政策訊號,並根據自身情況適時調整資產配置,這才是穿越不確定性迷霧的關鍵。同時,資料也提醒我們,像加密貨幣市場(如比特幣、以太幣集體上漲)這類新興資產,在風險偏好回升時也能展現活力,但它們的波動性極高,不能將其與傳統避險資產混為一談。還有像Circle公司這類穩定幣發行方,其股價也可能受到利率預期和競爭格局的影響。
請記住,所有的財經資訊都只是一般性內容,我的分享也是基於這些資訊的個人理解和觀察。在你做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務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並最好尋求專業的財務建議。希望這些分析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避險資產,並在未來的投資路上更加從容!
常見問題 (FAQ)

- 跌深卻暗藏玄機!美元大漲潮汐將至?2025全球金融新變局 - 2025 年 7 月 1 日
- 2025加元前景:撲朔迷離?貿易曙光、經濟逆風與特朗普變數解析 - 2025 年 7 月 1 日
- 滑點別再吃掉你利潤!揭秘金融交易的隱藏成本與超強防禦術 - 2025 年 7 月 1 日